最近因為基泰新聞引起我的好奇,都更的實際流程與辦理究竟是如何進行的,公辦都更、自辦都更又有何不同?
關於自辦都更這篇寫得滿清楚可以參考
延伸閱讀:自辦都更大小事:流程、優勢、條件、如何成立都市更新會
盡管都更有助於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,但它確實也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,包括公平性和透明度。
關鍵要素一:公平性
首先,都更應該是一個公平、公正的過程,不能忽視居民的人權,應該確保在都更計劃中,無論是租房者還是業主,都能受益,尤其是社區中的弱勢群體,確保群眾的權益得到保護,且提供適當的賠償。
關鍵要素二:透明度
其次,透明度是關鍵,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得到最完整、詳細的資訊,以便大多數的人都了解都更計劃的影響。例如計劃的實施細節,以及與社區居民進行開放且有意義的對話。透明度有助於建立信任,並確保政府和開發商的行動受到監督。
在搜尋了解都更的過程,也發覺其實一般民眾要自辦都更真的不容易,尤其過程涵蓋許多專業知識,看到臉友PO出的陳情函
自辦都更的召集人,程序上未能提供足夠的資訊、協助,並有忽略其他居民的參與權利的狀況,如上述居民的人權、整體規劃的公平、公正、透明度未被重視,就會流於權力只掌握在某些人的手上,居民沒有自己做點功課,真的無法保護自身的權益ㄟ…
#廖福特 #人權博士 #民進黨 #都更 #中央研究院 #基泰 #人權 #臺北市 #蔣萬安 #都市更新 #政府 #合建 #合作興建意向書 #地主
原文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pfbid06ia52cFwtqktabYUpE2m8QCdqj1bQkjfRd9HYbm6okZDmQQxHySvtHqKC6jee6k3l&id=100001053941127
第一封陳情書:
第二封陳情書:
我相信都更是一件能讓社會/社區更好的事,但關鍵問題需要被正視並解決,和社區居民進行更深入的對話,以確保都更計劃能夠真正反映多數人的需求和期待。
原本談戀愛是一件開心的事情,可是現在因為種種原因,人們有點怕戀愛了,可能現在渣男或者渣女太太多了吧,連談戀愛也是有風險的。在以前,處對像都是以結婚為目的的,而現在相處時間再長,最后也不一定會結婚。是不是因為對未來沒有信心,還是沒有做好結婚的準備呢?這個也是因人而異的。可是光只是談,也沒有一個結果,這不是和耍流氓沒什么區別嗎? 現在的女生總是覺得花男生的錢是天經地儀的,所以男生并不以為然,難道一定要男生花錢嗎?于是出現了一些專花女生錢的男生們,他們平時顯得十分節約,對自已和別人也是十分的小氣吝嗇,總有理由讓女生給他花錢,有時裝的可憐巴巴的樣子,就連吃個飯,買個衣服,還有交通費也要女生出。不過,他們覺得女人花錢,不用心疼,還覺得錢不夠數,難道女生的錢是天上掉下來一樣,卻不知是辛苦賺來的。還有他們還信誓旦旦說,有了錢一定會還,還說自已有一顆感恩的心。既然有的男生是這樣的,那也有拜金厲害的女生,什么都要男生買,所以他們都是一樣一樣的。而這樣的戀愛就像一場騙局,分手了,就會人財兩空。所以誰還敢談一場所以謂浪漫的愛情呀,都是金錢的利益,除了時間的付出,也有金錢支出。再說,現在的感情也是可以被利用的,利用你的善良,你的真心,讓他們的利益最大化。 談戀愛,看似是兩個人的事, 可是說不定現在一個人在和不同人談幾場關于利益的戀愛,所以異地戀,網戀,感覺那樣的不真實,遠在他方的你和他,誰知道在干嘛呢!就算你是真心的,就算有圖有字,也未必是真的。男生的桃花旺的話,或者他們花言巧言也會讓真相被掩蓋,這不是真正的人格魅力,那是花心大蘿卜。有時,索取和付出有時是不成正比的,一旦索取過多,就會失去平衡的,所以吵架是難免的,可是現在的人都是自私的,不肯吃虧,也不舍得付出,最后還是吵崩了! 談戀愛,也要有勇氣,也要學會經營,學會包容和理解,并不是所謂的索取利用。愛情的美好,現在已經沒有了,愛情有苦有甜,可是利用一顆真心,換來的并不是你想要的,這樣會很失望的。愛情也是互相的,遷就也是難免的,可是結婚是一個好的結果,可是分手也是必然的,能有幾個暖男是真心的對你好,可能偽裝的太多了,關鍵的時侯,就可以看出來真真假假。 愛情是什么,是純真的愛,現在卻是復雜多變,誰也不知道,會遇到什么樣的人,信任本來是一種愛的基礎,可是利用信任來得到壞人想要的,會不會太自私了。所以說現在找對像越來越難了,不是合適不合適的關系,而是真心不真心的事情。錢可以衡量可是現實的可怕讓人心寒! 談戀愛真的太難了,付出了未必有回報,哎,所以就算單身也不敢談了,不是對的人沒有出現,而是人渣太多了,這也是社會中的大問題,能有誰相信愛情的真諦呢? >>>更多美文:情感散文
工石送走了老伴后,心情一直很沉重,常常獨自一人在馬路上散步,那些馬路都老伴兒生前陪他走過的地方。工石的兒子是一位醫生,心里放不下自己的父親,多次催促父親到N市來,和他們生活在一起,可是工石始終不愿離開自己和老伴在一起生活的地方。最后,兒媳婦以孫子上下學需要照顧為由,才將工石接了出來。 孫子的一舉一動,讓工石臉上慢慢地露出了笑容。工石很“專業”——準時準點地接送孫子,陪孫子寫作業,看動畫;孫子上學后,工石買菜做飯,打掃衛生;兒子兩口子回來后,他躲在自己的房間里靠看報打發時間。這樣的生活,一晃兩過去了。 這天,兒子晚飯時給工石說,他接到一個住院的病人,是父親的同學。工石抬頭看了一下兒子,問起了病人具體情況,兒子認真地說起了事情的由來: 兒子查房時,在一位女患腦血栓患者的病床頭,發現一張舊照片,是一張合影,上面的某些頭像都已經不太清楚了。兒子倒感覺這張舊照片那么熟悉。但病人在休息,兒子也不便于多問。過了幾天后,兒子再查房時,患者的病情大有好轉,且心情也好了很多,兒子談起那張舊照片時,老人慢慢地從枕下拿出了它,結果兒子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父親…… 第二天,工石起得很早,孩子們起來后,發現衛生早已打掃好了,早餐也準備好…… 工石將孫子送到學校后,買了些補品,去了兒子的醫院。他從兒子那里問清了房間后,拒絕了兒子的陪伴,直接奔向病房。 “世平,怎么是你呀!”工石既驚呀,又興奮。 “孩子沒有給說嗎?”女病人高興說。 “孩子只說是同學,我也沒有問姓名。”工石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。 工石又問:“你不是在A市嗎,怎么來這里治病呢?” 女病人拉著身邊女兒的手說:“孩子工作在這里,丈夫走后,我身體不好,就搬到這里來啦。” 病人的女兒有三十多歲的樣子,她打完招呼后,接過工石手里的東西,拉一把椅子,請工石坐在母親的床邊,悄悄地離開了病房。 兩個相互注視了一會兒后,工石仔細詢問了病情,并囑咐她有什么不舒服一定給孩子說,孩子會盡力的。 兩個人沉默了一會兒,工石猶猶豫豫地拉住了女病人的手問:“還記得我們曾經的約定嗎?” 女病人微笑地點了點頭,接著又低下頭小聲說:“我身體不好,是你的累贅呀;再者說,你的孩子們會同意嗎?” “不是累贅。孩子方面,我試一下吧!” 兩位老人在病房里又說起了分手后,各自己的故事…… 又是一天上午,工石的兒媳婦抱著一束鮮花,微笑地走進了世平的病房…… >>>更多美文:愛情小說
我的父親是個農民,毫不夸張地說他具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優秀品質,勤勞儉樸友善,同屋場的平輩都稱贊他,后輩們都尊敬他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盡心盡力照顧我叔父的一生。 我父親出生于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。父親十六歲那年爺爺就暴病去世, 留下奶奶和父親三兄妹。爺爺有六兄弟,分家時只分得二畝水田,按解放前的作田水平是養不活全家人的,奶奶是舊社會的小腳女人,那時姑姑才八歲,叔父三歲,他們是掙不了生活的,父親只好起早摸黑為人打工來養家糊口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,父親幼嫩的肩膀過早地挑起了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擔。叔父五歲那年與小孩玩耍,被人推倒摔在亂石堆里,一只腳被蹩成兩處骨折。那時鄉村沒有醫院,父親背著他到十里外去請水師醫治,前后三個月父親背著他換了九次藥。那腳傷了經絡,斷骨愈合后卻細了短了,叔父從此落下了終身殘疾。父親考慮到叔父干不了重活了,只能靠讀書學文化才能有生計。叔父七歲那年就被送去啟蒙讀小學。父親讀過私塾識得一些字,毛筆字寫得好,珠算也精通,他白天打工晚上教叔父識字寫字。叔父讀書用功成績優秀,1952年高小畢業考上了新民中學。父親當然高興,但籌齊學費是個大問題,那時父親已經結婚并有了一個孩子,土改時分得幾畝田僅只能解決一家六口吃飯問題,沒有余錢剩米,為了讓叔父讀中學,父親與母親商量打草鞋賣錢為叔父交學費。這打草鞋的確不是件容易事,要先到十里外的集上買筍殼,將筍殼在水中浸軟了撕成條條,用筍殼絲搓成索子,打草鞋時將索子一頭系在腰間一頭套在架子上,再一條條筍殼編織,一只草鞋要編大半個鐘頭,編好后還要剪邊整理成型。白天父母下田干農活,晚上母親編草鞋,父親搓索子,每晚編兩雙才睡覺。每編滿一百雙父親就挑到衡陽江東去賣,每雙草鞋賺三四分錢,來往七八十里路父親舍不得吃一分錢東西,總是餓著肚子摸黑回來。夏夜蚊蟲叮咬,冬天手指凍瘡開裂鮮血染在草鞋上,不知挑回多少擔筍殼,搓了多少條索子,也不知磨掉多少層手掌皮,熬過多少個夜晚,就這樣父親帶著母親打了三年草鞋供叔父讀完了初中,叔父成了周圍三五里內唯一的中學畢業生。 叔父初中畢業后當了小學公辦教師,父親稍微松了口氣,沒料到1962年被下放回來了。據說叔父書教得好但愛給校長提意見所以下放。父親安慰了一番就帶著他去見生產隊長,隊長安排叔父做些輕松點的農活,早晚放牛,夜晚守倉庫,白天編入婦女隊干活,每天比婦女少計一分工分。有一年叔父插了一丘田秧苗,隊長檢查說不合密植要求,父親去查看行距的確太寬,于是牽牛去耙平了,帶著叔父手把手地教,兩人重新插過。為了不失叔父面子,父親從我家的口糧賬戶中賠償了隊上浪費的幾斤谷種。 我家祖遺僅兩間土磚房,開過四張床后空間就剩下不多了,吃飯都要坐在床邊。六十年代初家里人口多了實在住不下,不得已父親決定起幾間房子。那時剛剛從六零年的苦日子過來家里哪有錢建房?父親想盡了辦法。他與人換工放好了土磚,請熟人鑿了屋基條石,借錢買些杉樹作梁,屋面扎上南竹尾子用稻草蓋著,硬是白手起家建成了四間土磚茅草屋。父親把兩間舊房修繕一番無償交給弟弟居住,指望他娶房媳婦。 六十年代中期奶奶去世,家里建房的債還未還清無錢安葬,父親到公社信用社借三百元錢辦喪事。父親對叔父說這貸款不用你分擔全部由我來還。那時我正在上中學,記得學費都是兩元三元地交,好多次都因欠學費而停餐,一床被子硬得像膠板,要用手肘壓著才能疊起來,冬天下雪時我還穿著單褲,家里經濟是何等困難。父親一方面辛勤勞作多掙工分,千方百計搞副業收入,一方面把家里凡是能賣的東西都賣掉,連姑母送給我的一件穿了幾年的舊毛線衣也脫下賣掉。三年多時間父親還清了貸款本息,還款收據竟有幾十張。如此艱辛父親竟從未對叔父訴說,如此重負也從不要叔父分擔。看到父親如此親情大度,我心里充滿對父親的敬意,默默忍受著貧困發奮讀書,從未埋怨過父親。 七十年代后期我已調到縣機關工作,一次回家父親對我說,你叔做農活不方便但教書是內行,看看有沒有機會讓他去當教師。我到縣教育部門打聽正好在準備招考小學教師,于是給他報了名。叔父文化基礎好,加上這幾年又經常幫鄰近幾個村的小學代課,因而筆試面試都合格,時隔十幾年后叔父又當了小學教師。這年叔父快四十歲了,父親最關心的是給他尋門親事免得老來孤獨。父親央人四處為他訪親終于談成,那女人帶著一個小兒子過來。父親見叔父居住的那兩間百年祖遺舊屋破爛不堪,就在我家這邊騰出一間房子收拾好讓叔父一家三口居住。那時我家茅屋已蓋了青瓦,墻壁也粉刷了,還蓋了兩間腳屋,居住條件比過去有所改善。俗話說樹大要開枝,兄弟大了要分家,父親卻把快四十歲的弟弟一家接過來一起居住,隊上人都稱贊說,長兄當父,他是做得最好的。后來由于學校需要教師守校,叔父一家被安排到學校去居住,父親為叔父備齊了日常生活用具,還親自為叔父挑著行李送行,臨別時父親對叔父一家人說,放心吧,我會常來看你們的。 父親八十高齡作古。幾年后叔父病逝,我把他與他的哥哥安葬在同一青山上,好讓父親再照顧叔父的下一輩子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故事
FFG15cEFE15VE